麻櫟是我國遼寧南部、華北各省及陜西、甘肅以南地區(qū)的主要鄉(xiāng)土樹種之一。具有優(yōu)良的綠化和生長特性,是造林的理想選擇。為了能給造林工程提供優(yōu)質(zhì)的麻櫟苗木,必須掌握麻櫟的育苗繁殖技術(shù)。麻櫟繁育主要通過播種繁殖,下面為你介紹麻櫟播種育苗技術(shù)。
1、種子采收:選擇同一種子區(qū)域與造林地區(qū)的氣候、土壤相近的優(yōu)良母樹采集果實。9~10月果實生長定型,顏色由綠色變?yōu)辄S褐色或栗褐色,果皮光亮,標志果實成熟,繼而自然脫落,應(yīng)及時采集。一般初期脫落的多系發(fā)育不健全或遭受蟲害的果實,大小不均,品質(zhì)較差,數(shù)量也少。中期脫落的果實飽滿,重量大,數(shù)量較多,品質(zhì)最好。故采種應(yīng)在脫落盛期及時從地上拾取,或在樹下鋪設(shè)塑料布收集。橡實落地后易被野獸嚙食,所以要及時采集。采收后要清除殼斗、小枝、葉片及有缺陷的橡實,保留飽滿的種子。
2、種子滅蟲:麻櫟果實象鼻蟲對麻櫟種子危害極為嚴重,于幼果期間產(chǎn)卵于果皮之下,橡實成熟后孵化為幼蟲,嚙食橡仁。因此,橡實采收后要及時滅蟲處理,通常最便捷、最有效的方法是水浸滅蟲。采收后的種子裝入紡織袋內(nèi),浸入流動的河水中(切不可把種子在死水泡或缸、桶等容器內(nèi)長時間浸泡),紡織袋要浸入水面以下,上面用石塊等重物壓好,以免漂浮,流走。一般浸泡7~10 d可殺死種內(nèi)象鼻蟲,再從水中將種子撈出。
3、種子晾曬:經(jīng)浸泡的種子要及時攤開晾曬,以防發(fā)熱霉爛。晾曬地點選在平坦、干燥的地方,攤放厚度3~5 cm為宜,每天要翻動4~5次,晾曬7~8 d后,種皮由紅褐色逐漸變?yōu)辄S褐色,有少部分種皮欲開裂時,便可將種子收集起來,暫時攤放在通風、無陽光直射的屋內(nèi)。攤放厚度10~12 cm左右,要定期翻動,使其含水量保持在30%~60%,以防發(fā)芽、變質(zhì)和干裂。
4、種子貯藏:種子越冬貯藏可采用室內(nèi)混沙埋藏的方法。貯藏室應(yīng)選擇通風、不受陽光直射、無供暖設(shè)施的空屋。一般在12月上旬至中旬進行,先在地面上鋪7~10 cm細沙(沙子濕度要求含水量70%左右,以手握成團,松開即散為宜),然后鋪上5~7 cm種子,再鋪5~7 cm細沙,一層種子一層沙,堆積厚度在40~50 cm,最后在上面封蓋10 cm細沙。在埋藏過程中要每4 m2范圍內(nèi)設(shè)置一草把。以利于通氣,草把要高出沙面20 cm。貯藏期間,要定期檢查,防止種子發(fā)熱、發(fā)霉,防止鼠害。貯藏時間多為100~120 d。
5、種子催芽: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,播種前4~5 d,將種子篩出。水選后的種子,要及時攤放在地面上,種子下面鋪1~2層草簾,種子攤放5~7 cm厚,每天翻動2次,種子干燥時適時噴水。一般4~5 d后,待種子有30%左右發(fā)芽后,便可播種。
6、圃地選擇:
(1)選擇地勢平坦,排水良好,有灌溉條件的沙壤土、輕壤土作為育苗地。土壤粘重、通透性差的地塊、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塊不宜用作育苗地。
(2)整地育苗地要進行細致整地,包括翻耕、耙撈、平整,做到深耕,細整,清除草根、石塊等。最好是秋翻春整,因為秋翻對改良土壤,保墑蓄水,減少雜草,消滅蟲害都有顯著作用。在整地的同時要對育苗地進行施肥,以施用廄肥和堆肥最好,施肥量為25003000 kg/667 平方米。也可施用有機肥,可采用二銨,施用量20-30 kg/667平方米。為防治地下害蟲,可同時施入鋅硫磷或3911顆粒藥劑,施用量為7.5~10 kg/667 平方米。 育苗可采用床作或壟作,床式育苗要求床高15 cm、寬100~110 cm,床間距離為30~40 cm,作床雖然育苗產(chǎn)量高,但不便于管理,只適合小面積育苗。為便于管理作業(yè),通常采用壟作育苗,壟底寬60 cm,壟高15~20 cm。起壟、作床時間不易過早,以免土壤干燥,應(yīng)選在播種前1~2 d即可。
7、播種時間:做到適時播種,春季土壤化凍20 cm,地下10 cm處地溫達到10~12℃時即可播種,北方地區(qū)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。
8、播種方法:
(1)壟作播種順壟開5~7 cm深溝,踩底隔,然后均勻擺放種子,種子最好橫向放置,每米長播種溝播種40~50粒。播種后覆土3~4 cm,并稍加鎮(zhèn)壓。
(2)床用播種采用條播,橫床每隔20 cm開5~7 cm深溝,踩底隔,每行播種20~30粒,播種后覆土、鎮(zhèn)壓。